易游yy加内特:【交通大畅联】大道通衢畅四方 ——蓬安县实施“交通大畅联”攻坚行动纪实
来源:易游yy加内特 发布时间:2025-11-22 20:20:43
yy易游mile:
今朝蓬安,大道如虹,长桥卧波,一幅气势恢宏的交通畅联画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铺陈开来。
近年来,蓬安县将“交通先行”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吹响了“交通大畅联”攻坚行动的嘹亮号角。其目标坚定而清晰:坚持交通先行,大力完善“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全力构建内联外畅的“12345”综合交通体系,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注入奔腾不息的“交通动脉”。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蓬安决策层深知,要打破地域限制,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必须首先打通对外联系的“大动脉”,构建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体系。
蓝图绘就,关键在落实。三年来,一个个交通重点项目以只争朝夕的速度从图纸变为现实:
顺蓬营一级公路(蓬安段)如一条黑色缎带蜿蜒贯通,大幅度缩短了蓬安县与南充主城区的时空距离,成为推动沿线产业集聚、城镇发展的经济走廊。
蓬安嘉陵江三桥建成通车,完全解决了县城内隔江相望的交通瓶颈,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实施嘉陵江蓬安段航道提升工程,规范提升5座标准化散货码头,启动蓬安港区中坝作业区建设,蓬安长航运输实现零的突破。
绕城北路基本建成,将有效分流过境车辆,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让城市“呼吸”更顺畅。
阆营高速公路(蓬安段)建设有序推进,未来将为蓬安打开又一条出县高速通道。
与此同时,S206高蓬大道、S101成达万高铁营山西站至蓬安县城快速通道、S305汉巴南铁路蓬安西站至县城快速通道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些项目,犹如一颗颗即将落下的“关键棋子”,布局着蓬安更加通达的未来。
“这些项目建成后,蓬安将实现从‘交通末梢’到‘区域枢纽’的历史性跨越。”蓬安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华表示。
如果说主干道是“大动脉”,那么遍布乡村的公路就是“毛细血管”。蓬安在构建“大动脉”的同时,着力疏通“毛细血管”,全面打通乡村“断头路”,改造拓展城乡“瓶颈路”,持续延伸县域“联网路”。
近日,沿着刚竣工的正源至巨龙幸福美丽乡村路行驶,笔者看到,路面平整宽阔,标线清晰,两旁绿树成荫,花果飘香。这条路,将沿途的几个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点串珠成链。
“路没修好前,大车进不来,我们种的柑橘、蔬菜运出去费时费力,损耗还大。”巨龙镇合作村种植大户王建国看着满载柑橘的货车平稳驶上公路,满脸喜悦,“现在这路又宽又平,客商直接开车到地头收购,运输成本降了,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
这样的喜悦,正随着一条条农村公路的延伸,传递到蓬安的各个乡村。像正源至巨龙这样的幸福美丽乡村路,近三年蓬安推动实施了8条,总长108.26公里,预计今年春节将全面完工。它们不仅是方便群众出行的“便民路”,更是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致富路”。
近年来,蓬安县不断加快城乡路网规划建设、提档升级,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城乡的交通网络。截至目前,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2600余公里。
通组入户路的建设同样热火朝天。2023年以来,全县已推动实施通组入户路380.73公里。这些蜿蜒在田间地头、连通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真正的完成了“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截至2024年底,蓬安建制村通公路率达10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率90.5%,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85%。
“以前从家到产业园至少一个小时。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小黄车’随叫随到。”10月15日,龙蚕镇鹭鸶田村村民刘琼珍乘坐“金通工程”农村客运车,准时到利溪镇花椒产业园务工。
村民出行便捷,得益于蓬安县扎实推进的“金通工程”。近年来,蓬安县构建起方便快捷的乡村客运体系。
据悉,目前,蓬安已开通公交线辆,开通县城至乡镇线条,有效保障了偏远地区群众的出行。而穿梭于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小黄车”(区域经营小客车),则以灵活便捷的特点,填补了固定班线服务的空白,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更令人期待的是,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已提上日程。“一体化改造完成后,将打破城乡交通二元结构,实现票价降低、服务提升、覆盖更广的目标,进一步满足城镇和乡村居民绿色出行、高质量出行的需求。”蓬安县运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公路管养水平持续提升。三年来,全县建成机械化养护中心,完成10个国省道大中修工程,整治危桥22座,处治路面病害10万余平方米。目前,全县公路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
“我们要让群众不仅‘走得了’,更要‘走得好、走得舒心’。”蓬安县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提升服务,让交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本报讯(周亮)近日,笔者在阆营高速(蓬安段)白玉枢纽互通式立交施工现场看到,建设者们正加班加点,开展现浇梁支架搭设、槽钢吊装等工作。
“目前,主线桥第五联现浇梁正在支架,下一步就是铺平台、架设工作。近段时间天气不好,大家都冒着雨加班加点,保证工期和质量。”现场一名负责人说。
“国庆中秋假期,制梁场没有停工,62名工人分成钢筋加工、绑扎、焊接、模板安装、浇筑等多个班组施工作业。目前每天能稳定生产3片预制T梁,不仅能满足后续桥梁架设的进度需求,也为整个项目按计划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中铁十九局阆营高速土建4标3号梁场负责人说。
本报讯(周亮)“停车难”“道路堵”,这一困扰蓬安县城居民的老大难问题,迎来了人大代表的深度聚焦。近日,蓬安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直击停车“痛点”,对县城有序停车工作展开了一次全方位的专项视察,为缓解停车难、筑牢交通安全防线寻良方、献实策。
从县城文君路到抚琴大道二段,再到抚琴南街、河舒镇,代表们深入一线,实地“把脉”停车难现状,认真察看停车秩序整治与执法管理的实际成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代表们表示,各部门要做到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加有效供给,优化停车设施布局;全方位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推行差别化收费政策,加强执法联动,形成管理合力;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宣传栏、新媒体平台等渠道持续加大规范停车宣传力度,引导社区居民养成文明停车习惯,让城市交通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出行更通畅。
本报讯(周亮)10月14日,蓬安县金溪镇开展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联合执法队共检查各类车辆100余辆,拆除违规加装遮阳棚18个,查处未佩戴安全头盔行为8起,劝导教育驾驶人80余人次,场镇主要路段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14日,在金溪场镇入口处,一辆加装遮阳棚的摩托车被执法人员拦下。“加装遮阳棚会改变车辆结构,影响驾驶安全。”执法人员一边向驾驶员解释,一边协助拆除遮阳棚。不远处,安全劝导员正向未佩戴安全头盔的摩托车驾乘人员发放宣传单,讲解正确佩戴头盔的重要性。
在农贸市场门口,执法人员发现一名老人骑着电动三轮车,立即上前耐心劝导。针对70岁以上仍驾驶车辆的人员,执法人员采取“劝导+教育”的方式,既讲明安全风险隐患,又帮助联系其家属接送。
金溪镇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下一步将推动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整治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加强道路安全劝导、深化宣传教育等措施,持续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互与通行环境。
在蓬安的层峦叠嶂间,条条公路如丝带般蜿蜒盘旋。道路的畅通,离不开一代代养路人的精心守护。今年57岁的何逢建,便是其中一位。他用37年的坚守,诠释了何为“以路为业,以站为家”。
何逢建的童年是在父亲——一位老养路工那些关于修路、护路的故事中度过的。20岁那年,他接过父亲手中的铁锹和扫帚,前往蓬安最偏远的福德道班,成为一名养路工。
37年来,他像一颗“铺路石”,辗转5个偏远乡镇道班,将青春、汗水倾注在脚下的每一寸公路上。
“我有三怕:一怕雨雪风霜天气,二怕夜幕降临,三怕深夜电话。”何逢建的“三怕”,并非出于胆怯,而是源于养路人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感。他将道路安全看得比生命还重。
S305线处,是典型的高坡页岩风化区,危石嶙峋,是悬在他心头的一块巨石。对这个区域的巡查,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一经发现危石有松动迹象,他便将粗绳系在腰间,悬吊至峭壁之上,用钢钎一点点进行人工排险。日复一日,到2022年底,近800立方米的危石,硬是被他用最原始的工具,以“蚂蚁搬家”的方式清除殆尽。
冬季霜冻,他总在清晨5点前赶到最容易结冰的龙云桥,除冰撒沙,确保首班车安全通行。
2022年7月10日深夜,暴雨如注,一个紧急电线线多处行道树被风刮倒,阻断交通。他立刻叫醒妻子和孩子,一家四口冒着倾盆大雨赶赴现场。设置警示、疏导交通、锯树清障……全家人在雨中忙碌了5个多小时,直到天色破晓,道路恢复畅通。
面对人员少、机械少的困境,他不仅靠着一股子韧劲实干,更在实践中开动脑筋。清理夹石水沟效率低,他自制了数十种不一样的尺寸、形状的铁铲,对症下药;涵洞容易在暴雨中堵塞,他摸索出一套冒雨疏通作业法。2020年,汉巴南铁路睦坝站开工建设,他自购潜水泵,每天两次从附近河沟抽水冲洗路面,有效抑制了扬尘,赢得了沿线居民和施工方的一致称赞。
37年来,何逢建用坏了100多把铁锹、600多把扫帚,不仅扫净了道路,更书写了一名普通养路工守护一路平安的奉献精神。
